发展种植业贫困户18户,开展贫困户在增收、就业、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组织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6场,培训人员140人次,使每户都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增加群众持续收入。
打造产融合作新生态,利用电力大数据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的独特优势,开发金融风控征信数据产品,支撑金融机构风险监控预警和精准客户服务。以能效数字服务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用能体验需要。
二是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通过站端主要设备智能化、一次系统模块化、二次系统集成化,推进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成立南网互联网公司,利用电力大数据覆盖范围广、联系用户多的特点,建设南网商城,拓展数据交易、智能缴费、电子商务、智慧用能、互联网金融等业务。以数字技术助推能源消费革命。三是积极拓展数字产业化。
以赋能数字服务提升获得电力对营商环境的贡献。例如,推广应用图数一体、在线交互的网上电网,有力支撑各电压等级电网在线可视化诊断评价、智能规划和精准投资,基本实现电网一张图、数据一个源、业务一条线。目前看来,全国碳市场有望在2021年年底之前开展实质运营。
2020年度广东电力行业纳入碳市场的企业共66家,碳排放量约占全省40%。燃机的碳排放成本通常会低于煤电,而且碳市场政策对于燃气机组也有所倾斜。有偿配额通过不定期竞价的形式发放。但是,为顺利达成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未来全国碳交易市场实质运行后,碳交易价格可能会发生较大调整。
这将成为影响火电机组在电力现货市场报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可能会进一步推高电力现货市场中的火电机组报价,进而抬高电力现货市场的价格信号。计算公式为: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产量基准值(见表1)。
新建项目企业碳排放配额=设计产能基准值(见表1)。在即将开展的全国碳交易市场中,为鼓励燃气机组发展,规定在燃气机组配额清缴工作中,当燃气机组经核查排放量不低于核定的免费配额量时,其配额清缴义务为已获得的全部免费配额量。2021年2月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正式施行。建设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以申报PHCER(广东省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或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备案的自愿减排量可用于抵消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
图2广东碳交易二级市场交易总量及收盘价趋势图基于前述规则,笔者以目前参与广东碳市场的典型火电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分别为300MW、600MW和1000MW)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在不同碳价格和不同有偿配额比例情况下,电厂购买碳配额的单位交易成本以及占发电机组变动(燃料)成本的比重。机组的度电燃料成本由供电标煤耗乘以到厂燃煤价格得到。全国碳市场建成后碳价格趋势如何暂无从判断。特殊燃料发电机组(如煤矸石、油页岩、水煤浆、石油焦等燃料)以及供热锅炉采用历史强度下降法分配配额,即要求排放单位年度碳排放强度与自身的历史碳排放强度相比有所下降。
考虑碳排放成本后,高排放的小机组收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但可以通过交易策略利用碳配额的价格波动抵消一部分亏损,或通过电力中长期市场中的发电权转让来抵消亏损、甚至增加盈利,大容量火电机组也能获得更高发电权收益,同步实现了电力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把清洁能源项目纳入百大项目集中推进,利用一会三函、容缺审批等方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
清洁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61.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37%,增加利用小时近240小时。
积极支持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充分利用跨省跨区交易、电力直接交易、清洁能源供交易、现货交易等交易方式,拓展清洁能源消纳渠道。部分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实现当年核准、当年投产发电。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创新不见面交易、免除考核、合同电量调整等方式,推动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电量167.4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6.52亿元。电力市场化交易成效明显。全省发供电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保持电力安全平衡运行,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全年始终保持正增长,达到101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为历史最高,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促进保障经济企稳回升。电力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鼓励发电企业积极参与外送电市场交易,全省实现净送外电量100.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69%,再创新高,拉动发电企业增加营业收入30.8亿元。清洁能源装机大幅提升。
2020年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量184.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9%,相对减少煤炭消耗110万吨。2020年,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以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扩大市场化电量供给、增加电力外送规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以促进拓展清洁能源消纳渠道、优化项目投资环境加快风电、太阳能项目建设,全社会用电量迈上千亿台阶,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跨越千万关口,实现双突破。
风电、太阳能利用率,净外送电量创历史纪录,实现双新高。通过科学调度,促进清洁能源超调控目标发电,风电、太阳能增发电量18.5亿千瓦时,利用率达到99.64%,消纳水平居全国前列。
2020年新增风电、太阳能装机1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4%,总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关口,达到1004万千瓦,能源供应结构进一步优化。科学安排在网机组运行方式,保障可再生能源超发、满发,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科学安排在网机组运行方式,保障可再生能源超发、满发,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鼓励发电企业积极参与外送电市场交易,全省实现净送外电量100.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69%,再创新高,拉动发电企业增加营业收入30.8亿元。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61.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37%,增加利用小时近240小时。
风电、太阳能利用率,净外送电量创历史纪录,实现双新高。清洁能源装机大幅提升。
通过科学调度,促进清洁能源超调控目标发电,风电、太阳能增发电量18.5亿千瓦时,利用率达到99.64%,消纳水平居全国前列。部分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实现当年核准、当年投产发电。
2020年新增风电、太阳能装机1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4%,总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关口,达到1004万千瓦,能源供应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发供电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保持电力安全平衡运行,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全年始终保持正增长,达到101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为历史最高,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促进保障经济企稳回升。电力市场化交易成效明显。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创新不见面交易、免除考核、合同电量调整等方式,推动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电量167.4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6.52亿元。
积极支持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充分利用跨省跨区交易、电力直接交易、清洁能源供交易、现货交易等交易方式,拓展清洁能源消纳渠道。电力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2020年,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以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扩大市场化电量供给、增加电力外送规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以促进拓展清洁能源消纳渠道、优化项目投资环境加快风电、太阳能项目建设,全社会用电量迈上千亿台阶,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跨越千万关口,实现双突破。把清洁能源项目纳入百大项目集中推进,利用一会三函、容缺审批等方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
2020年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量184.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9%,相对减少煤炭消耗110万吨近年来,该公司紧跟通渭县建设目标和发展趋势,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客户用电体验,充分挖掘电量潜在增长点,一是围绕通渭县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服务好通定高速公路建设、引洮工程二期等重点项目,充分了解负荷变动情况,观察用电量变化曲线,弹性调整供电方案,为重点项目提供优质、稳定的电力配套服务。
评论留言